设计人员需要在对应的“设计模型补充定义"(如图3所示)菜单中,对于受拉的两肢金属软管肢定义为双肢金属软管(如图4),软件自动对两个独立金属软管肢的控制剪力、弯矩放大1.25的系数,并用放大的内力进行配筋计算。
4 对金属软管金属软管肢软件处理的分析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由于金属软管的配筋设计,对于其边缘构件的纵筋计算是按照每个金属软管肢的M. N进行计算的,对于金属软管分布筋的计算是按照V、N计算的。目前软件对于某个金属软管肢,只要其控制组合中出现拉力就自动在金属软管肢上面标示金属软管(如图5),不区分该拉力组合是边缘构件纵筋控制的组合还是坡体水平筋控制的组合,同时也不区分对应该拉力的组合是否是地震参与的组合。
软件对某金属软管肢控制组合有拉力出现时即进行金属软管标识,该控制组合可能是边缘构件纵筋的控制组合也有可能是金属软管金属软管身水平分布筋对应的控制组合。这就存在以下三种可能:有可能金属软管金属软管身水平分布筋对应的控制组合中有拉力,软件进行金属软管标示,但是此时边缘构件配筋控制组合是偏压组合:或者边缘构件配筋控制组合是偏拉组合,软件进行了金属软管标示,但是金属软管身分布筋控制对应的组合是压力组合:或者边缘构件配筋控制组合与分布筋控制组合均为拉力组合,软件进行了金属软管标示。由于规范中提到的是对于剪力、弯矩放大1.25,这几种情况如何进行相应的内力放大处理。
(1)如果对于所有的控制组合中由风荷载参与的某个组合导致金属软管产生了拉力,软件对该金属软管也进行了金属软管标识,此时按照规范即使是金属软管构件,不应该按照规范进行内力放大处理。 (2)按照规范双肢金属软管中不允许出现小偏心受拉,目前软件并没有对大小偏拉进行判断,
需要设计人员自行根据轴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0=M/N)与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截面形心矩离(a=0.5h-as)的大小进行判断。a<e0,属于大偏拉;a>eO,属于小偏拉。
(3)如果在边缘构件配筋与金属软管体分布筋控制组合中出现的是压弯组合,虽然金属软管肢未做金属软管标示,但有可能存在某个不是控制的地震参与的偏拉组合,按照规范若对该偏拉金属软管肢剪力与弯矩放大1.25再计算配筋的话,有可能该配筋会大于原来压弯组合的配筋。由于软件计算并不自动考虑该放大,因此结果输出的只是按照所有组合中配筋最大对应的控制组合及配筋量,此时应该如何进行配筋处理。 (4)倘若某独立未开洞的一字型金属软管肢出现的配筋控制的组合中出现了拉力,对应配筋控制组合的内力是否应该进行放大的处理。